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短期历史资料的河西地区太阳辐射预报订正研究
韩自奋, 颜鹏程, 李扬, 吕清泉, 张铁军, 边宏伟, 王永政, 张莉
干旱气象    2022, 40 (1): 125-134.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1-0125
摘要340)   HTML8)    PDF(pc) (5177KB)(1547)    收藏

基于数值模式的太阳辐射预报往往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偏差,AVT订正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预报偏差,本文利用该方法对甘肃河西地区两个光伏电站的太阳辐射预报结果进行订正。结果表明:(1)订正前预报偏差呈现明显的“先增加、后减小”日变化特征,订正后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并且订正前预报偏差与观测值线性关系显著,订正后线性关系减弱(相关系数降低、拟合优度降低);(2)太阳辐射存在明显的年变化特征,其预报偏差春季最高,其次为夏季,冬季最小,订正后不同季节的预报偏差均降低,春季和夏季降低较为明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夏季风过渡区下垫面非均匀性对一次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
任余龙, 张铁军, 柳媛普, 吴晶
干旱气象    2020, 38 (5): 755-763.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5-0755
摘要409)      PDF(pc) (3005KB)(1832)    收藏
下垫面性质非均匀性造成的陆气能量通量差异是影响局地强降水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国夏季风过渡区植被过渡快、性质差异大,非均匀性强,是极端降水多发区。为了探究该区域下垫面非均匀性对强降水的影响,在统计分析下垫面特征基础上,对2017年8月28—29日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暖湿气流和中高纬南下冷空气共同影响下的典型暴雨过程,利用中尺度模式WRF3.8及NCAR-LSM陆面模型,设计敏感试验,探讨下垫面种类变化对暴雨强度、落区及通量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分布着3~6种下垫面,青海东部到甘肃中部下垫面种类相对单一,非均匀性弱,而西北地区东南部、四川北部下垫面种类多在6种以上,非均匀性强。模式单一格点中代表性下垫面类型对陆气通量贡献率不足50%,表明仅用单一下垫面计算陆气通量不适宜。随着模式格点中下垫面种类的增加,不同量级的降水区面积与实况更加接近,且主雨带网格内陆面特征物理量的非均匀性增强。相比于控制试验,两组敏感试验模拟的浅层地表温度、地表热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在白天均有所减弱,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因未考虑下垫面非均匀性而导致的陆面特征物理量误差偏大的现象,从而减小了对流有效位能,抑制对流性降水的产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降水的正偏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近56 a中国西北地区不同强度干旱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柏庆顺, 颜鹏程, 蔡迪花, 金红梅, 封国林, 张铁军
干旱气象    2019, 37 (5): 722-728.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9)-05-0722
摘要512)      PDF(pc) (2050KB)(2205)    收藏
利用1962—2017年中国西北地区227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为干旱指标,研究不同强度(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干旱频次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6 a中国西北地区不同强度干旱频次在1980年代前后呈现由多到少的年代际转折,转折之前干旱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西部,转折之后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东部;(2)轻旱和中旱频次显著高于重旱和特旱,其中轻旱和中旱在1980年之后呈现反位相变化;(3)不同强度干旱频次的空间差异明显,轻旱和中旱主要在新疆东部、青海南部等地区,重旱主要在西北地区西部,特旱主要在西北地区东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我国北方不同下垫面地表能量通量的变化特征
周甘霖, 李耀辉, 孙旭映, 张铁军, 赵采玲
干旱气象    2019, 37 (4): 577-585.  
摘要323)      PDF(pc) (2919KB)(1727)    收藏
利用“中国干旱气象科学研究计划——我国北方干旱致灾过程及机理”的观测数据,分析塔中站、奈曼站、平凉站和锦州站2015年8—10月及定西站2016年8—10月地表能量通量变化特征。分析发现,不同下垫面辐射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相对于向下短波辐射和向下长波辐射,不同下垫面反射辐射和向上长波辐射差异更加明显。塔中站反射辐射和向上长波辐射最大,锦州站和平凉站相对较小。净辐射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和总辐射相位一致,农田净辐射日峰值相对较大。地表反照率3个月平均从大到小依次为塔中站(0.27)、定西站(0.19)、锦州站(0.16)、奈曼站(0.15)和平凉站(0.14)。各站点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为单峰型,其中,奈曼站感热通量峰值最大(276 W·m-2),平凉站潜热通量峰值最大。定西站和锦州站净辐射分配以感热通量为主,平凉站则以潜热通量为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多种订正技术在风电场风速预报订正中的应用
张铁军,颜鹏程,张正英,段海霞,王有生,李耀辉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5-0835
6. 不同土地利用数据对中国西北地区风速模拟的影响
赵采玲1,2,张铁军1,王玮1,柳媛普1,曾鼎文1,李耀辉1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3-0397
7. 西北区域数值预报业务试验系统基本要素预报效果检验
柳媛普,张铁军,段海霞,曾鼎文,宋琳琳,李耀辉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2-0301
8. 基于短期历史资料的风能预报中风速误差循环订正新方法
张铁军,颜鹏程,李照荣,王有生,李耀辉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6-1042
10. 甘肃酒泉地区近地层风场特征
王勇,王澄海,陶健红,张飞民,李照荣,李晓霞,张铁军
干旱气象    2012, 30 (3): 393-403.  
摘要1825)      PDF(pc) (3307KB)(1249)    收藏

利用酒泉地区4 个测风塔( 2009 年10 月至2010 年9 月) 一年的近地层风场观测资料,对该地区近地层风场的月平均风速及方差、风场日变化特征、垂直变化、风向玫瑰、最大风速、风速威布尔分布、低空风切变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酒泉地区一年中近地层平均风速最大出现在夏季或春季,对应的风向最多为东风或西风方向,最小出现在冬季; 近地层平均风速具有上层风速夜晚大,白天小,中间存在一个日变化较小的转换层; 近地层平均风速廓线,不论冬夏底层风速均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且夜晚比白天增大得快。近地层风垂直切变8 月份白天风速垂直切变较夜晚小,最靠近地面一层的风切变最大,存在一个风切变最小的中间层; 冬季表现出和夏季不一致的特征。夏季近地层主频风向东风方向占多数,冬季近地层主频风向为东、西风方向占多数,存在较大季节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利用中尺度模式与诊断风场模型进行风电功率预报
张铁军 ,朱蓉 ,李照荣 ,李晓霞,伏晶
J4    2011, 29 (4): 500-503.  
摘要1097)      PDF(pc) (577KB)(1249)    收藏

风电往往与常规电源不同,具有很大的间歇性、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大容量的风电接入电网将会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对风电场的风力进行短期预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与诊断风场模型进行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报。通过模拟发现,逐时风速预报效果较好,可以反应出风速的变化、大小及趋势。模拟与实况一致性和相关性较好,可以满足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的服务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风电功率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王勇,李照荣,李晓霞,张铁军
J4    2011, 29 (2): 156-160.  
摘要1344)      PDF(pc) (216KB)(1152)    收藏

风电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蕴含着丰富的风电资源,但目前我国在风电预报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鉴于国外风电预报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简要介绍一些国内外风电预报方法,希望能对风电预报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西北区秋季短期气象要素客观预报检验评估
刘世祥, 陶健红, 张铁军, 尚大成, 伏晓红, 张静, 宋秀玲
J4    2010, 28 (3): 346-351.  
摘要1086)      PDF(pc) (990KB)(1869)    收藏

用数值预报释用技术,建立了西北地区短期气象要素客观预报系统。本文使用系统的客观预报资料,结合实时气象观测资料,对2006 年秋季气温和降水量的客观预报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系统对连续性变化气象要素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预报效果较好,预报准确率达到70% 左右,在天气预报业务中具有较明显的指导作用,而对非连续气象要素降水量预报效果较差,预报准确率约34%。气温预报的好坏与大气的稳定程度关系较为密切,降水量预报准确率的高低与相对湿度关系较为密切。分析认为按月建立的气温预报方程,其预报准确率较按季建立的方程可提高10%以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Surfer自动控制技术在气象资料自动成图中的应用
张铁军, 王锡稳, 张鸿, 刘新伟
J4    2007, 25 (2): 90-94.  
摘要939)      PDF(pc) (236KB)(2096)    收藏

Surfer软件具有较完美的数据处理和显示功能,文中介绍了Surfer的主要功能、Active自动化技术及其与VB应用程序的接口,并利用该接口技术将VB的强大软件开发能力和Surfer强大的绘图功能相结合,给出了实现该接口技术的关键代码以及绘制成果图件的实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Web 技术的西北指导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 鸿,缪 雒,张铁军,王 勇,阎 晗
J4    2006, 24 (1): 75-78.  
摘要840)      PDF(pc) (118KB)(921)    收藏

详细介绍西北指导预报系统的内容、体系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实际应用表明,利用动态服务器网页技术开发的基于浏览器/ 服务器3 层网络体系结构的西北指导预报系统是一个功能较完善的气象预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各类气象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8 " 19”甘肃区域暴雨的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
赵庆云, 狄潇乱, 张铁军
J4    2005, 23 (4): 12-16.  
摘要1483)      PDF(pc) (715KB)(1812)    收藏

分析了“8.19;甘肃区域暴雨发生的天气气候背景,不同层次的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不同物理量场的变化,云系的演变;应用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模拟了暴雨过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19"甘肃区域暴雨除了有利的天气系统配置外,低层强烈的风场辐合是导致暴雨
的重要原因。强雨带的移动滞后于云顶温度最低的强对流云带;M M5对降水过程的强度、落区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尤其是12 - 48 h的预报效果相对最好,对强降水天气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甘肃春季一场罕见强霜冻、冻害天气的分析
王锡稳, 孙兰东, 张新荣, 张铁军, 王朝英
J4    2005, 23 (4): 7-11.  
摘要1258)      PDF(pc) (408KB)(1620)    收藏

对2004年5月3 -5日的强霜冻天气,本文从前期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整与演变、气候背景、天气特征等方而进行分析研究,并就T213客观预报对这次天气的预报进行了分析。对于今后进一步做好霜冻预报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兰州有限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业务系统及应用
张铁军, 王遂缠, 王锡稳, 程鹏, 何祥登
J4    2005, 23 (3): 79-84.  
摘要1233)      PDF(pc) (458KB)(2042)    收藏

以国家气象中心数值T213资料为基础,结合业务和服务的实际需要,建立了基于MM5i的兰州有限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业务系统,该系统前后处理程序成熟,每天都能提供大量的数值预报产品,已经成为预报业务和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精细化预报、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甘肃省常规天气要素客观分县预报系统
孙兰东, 张铁军
J4    2004, 22 (3): 55-58.  
摘要859)      PDF(pc) (44KB)(1498)    收藏

运用T106数值模式的历史资料及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经过处理后形成预报因子,采用MOS方法建立甘肃省80个站的极端温度、风、云量、有无降水等常规天气要素的预报方程。投入业务运行后,取得了良好的预报效果,为预报员提供了一种客观预报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南亚高压季节性变化与甘肃省春季和初夏降水关系初探
张新荣, 张铁军, 刘治国
J4    2004, 22 (1): 34-37.  
摘要1050)      PDF(pc) (227KB)(1882)    收藏
通过对南亚高压的季节性变化与甘肃省春季第一场≥10mm的区域性降水即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和初夏转入多雨期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南亚高压在季节性变化过程中及最终在青藏高原上空建立与甘肃省特别是甘肃河东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及转入多雨期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在季节性变化过程中登上中南半岛与甘肃省河东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的出现具有显著关系,南亚高压在青藏高原上空建立与甘肃省初夏转入多雨期同样具有显著关系。因此,准确掌握南亚高压的季节性变化及登上高原的日期,不论对于准确预报出春季第一场透雨,还是转入多雨期,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甘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研究
王锡稳, 张铁军, 冯军, 王遂缠, 刘治国
J4    2004, 22 (1): 8-12.  
摘要1213)      PDF(pc) (202KB)(2162)    收藏

利用甘肃省近40a地质灾害相关资料,介绍了甘肃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地理分布特征和发生地质灾害的特点,阐明暴雨等气象因素是诱导甘肃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研究了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初步模式,并利用甘肃省2003年地质灾害实况进行效果检验,发现准确率达到73.3%以上,证明其预报模式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